请输入关键词搜索
首页 专题 原创 纪录 直播 看电视 听广播 主持人

银川社会救助讲究一个主动

来源:银川日报 2025-10-24 10:22:15

同心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乐乐。

为王阿姨家中送去制氧机。

社会救助是守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网”,也是筑牢民生底线的“最后防线”。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救助效率,更以扎实暖心的服务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空,让民生底线更加牢固、救助温度更加可感。

01主动发现,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

“那天我去王兰花阿姨家走访,发现她说话时一直在喘,嘴唇还有些发紫。”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景墨社区民政专干余丽回忆道。73岁的王兰花独居,患有心脏病多年。近期病情加重,医生建议配备制氧机缓解症状,但数千元的费用让她犯了难。

余丽了解情况后,立即记录在民情日记中,并连夜整理材料,第二天一早就前往街道咨询政策。得知制氧机不在常规医疗救助范围,她仍不放弃,协助老人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并联系医疗器械公司争取到最优惠价格。“电话都打烫了,但想起老人发紫的嘴唇,再辛苦也值得。”余丽说。在她一遍遍演示下,王阿姨终于掌握了制氧机的使用方法。今年以来,景墨社区已为6户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急难问题。

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云和社区居民何廷义离异无子女,仅靠每月320元养老金生活。工作人员汪桂霞主动帮他申请特困人员救助,每月995元的救助金如“及时雨”般带来希望。景墨家园小区居民杨女士患胃癌后,面临高昂化疗费用,还要抚养读小学的女儿,一度陷入绝境。社区民政专干主动上门讲解低保政策,全程协助申请,还给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并通过定期回访持续帮扶。

“精准识别需求是救助的第一步。”兴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主动发现、靠前服务”机制,基层民政专干不断延伸救助触角,实现精准帮扶。同时,兴庆区制定社会救助综合评估指南,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1004户困难家庭的多维度评估,涵盖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6大方面。基于评估结果,将困难家庭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实施差异化回访,并对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数据每季度动态更新。

02跑前跑后,细微之处见真情

在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同心苑社区,从陕西榆林来的王宝荣奶奶带着听障的儿子和孙子乐乐一度漂泊无依。因错过转学时间,孩子入学成了难题。“他们出不去,我们就走进来;他们说不清,我们就替他们说。”社区党委书记张爱萍心疼地说。

她代笔撰写情况说明,又陪同他们前往教育部门沟通,最终为乐乐开辟了“绿色转学通道”。后来王奶奶确诊肺癌,社区启动紧急临时救助,一年内两次送上救助金,并协助乐乐父亲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贴,让这个家有了稳定依靠。

奶奶病逝后,社区又为乐乐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并链接“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和大学生志愿者,为他构筑起温暖的支撑网络。如今已是初中生的乐乐,变得开朗阳光,主动帮助同学,还常回社区分享自己的画作和作文,字里行间满是感激。“社区阵地有限,但服务无限。”张爱萍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国家的好政策带着体温,精准流进最需要的家庭。”

在景墨社区,居民李女士的老伴脑梗后长期卧床,她本人也患结肠癌需定期化疗,女儿远在外地。民政专干余丽跑前跑后,协助办理各项手续,详细解读补贴政策,贴心服务赢得连连称赞。

社区通过微信群、网格员入户、宣传栏等多种方式,推动政策信息精准直达,并提供“帮代办”“上门办”等暖心服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03精准高效,以“有效落地”回应急难愁盼

“医保系统弹出一条大额报销预警,我们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宁华路街道救助专干介绍,居民何明霞肾移植术后自付医疗费用3.8万元,经大数据监测和两次入户核实,1.2万元临时救助金迅速到账。

“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兴庆区新华街街道裕民社区居民王女士哽咽地说。丈夫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她长期夜间不敢合眼。社区上报需求后,仅用24小时就协调安装好护理床。这是兴庆区“兴系你”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带来的高效响应。

肢体一级残疾的秀青(化名)曾与丈夫租房,每年6800元租金成为沉重负担。金凤区“金及救”工作人员协助其申请廉租房,黄河东路街道开启“绿色通道”。如今他们住进温暖楼房,购药还享受爱心药店折扣。由14家企业组成的“金及救”爱心联盟,成为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

金凤区民政局创新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级救助:红色高危家庭享受“一事一议”个案服务;黄色普通家庭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蓝色监测家庭纳入动态预警。针对政策未覆盖的家庭,引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解决长期照料、就业、教育、心理等个性化需求。目前,已为400余名临时救助对象提供全链条服务。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服务下沉一小步,民生改善一大步。银川市通过主动发现、精准施策,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优化。不变的是民政工作者始终如一的民生情怀,是政策精准滴灌的扎实成效,更是群众脸上温暖的笑容与踏实的安全感。

记者 徐碧颖 文/图

栏目推荐

宁ICP备 0500119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8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1007号

Copyright © 2006 - 2025 www.nxtv.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60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