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搜索
首页 专题 原创 纪录 直播 看电视 听广播 主持人

乡愁的滋味值千金 ——传统美食的“出圈”之路

来源:固原日报 2025-07-14 22:48:36

盛夏时节,漫山遍野的山杏总是引得人涎水乱窜,咬一口,酸甜味激活了整个口腔的味蕾。

与此相伴的,还有姥姥炕头紧紧捂着的一缸甜醅子,一口甜醅子加上冰镇酸奶,软糯的颗粒让甜滋滋的清爽贯穿肺腑。

还有妈妈的卤味鸡爪子,腌渍入味,连骨髓里都带着独特的香味。

在这个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时代,对于远行的游子来说,儿时的家常味成为午夜梦回深深的惦念,那是对家的无限思念,深入骨髓的印记。

乡愁的滋味,从来都藏在这些具体的舌尖记忆里。

“阿敏”食品:“一步到胃”征服外商

“我妈妈当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厨,村里有婚礼喜宴都要请她去掌厨。她卤的鸡爪,骨头里都是香的。”这句话里提到的“妈妈”就是马玉芳。

如今在西北,固原籍企业家马玉芳带领宁夏好水川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阿敏”卤制肉类零食、预制饭菜等,因口味地道、百吃不腻、携带方便等特点深受欢迎,成为各大商超的热销单品和消费者休闲娱乐、出行游玩的最佳伴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那些被固原人津津乐道的西北锅边小食,也成功“敲”开了沙特市场的大门。

2016年沙特阿拉伯(吉达)国际贸易博览会暨中国制造展览会上,“阿敏”自热米饭的香味飘出展厅,获得当地企业的青睐。现在,沙特艾卜加达尔公司的新厂房里,600多万元的设备全部从中国引进,生产线布局、产品研发都由“好水川”团队指导,合作生产的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成了麦加至麦地那高铁上的“网红餐”。

从当初主要销售熟食、分割鸡、牛羊肉等产品的小企业,逐渐成长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年产值过亿元的综合食品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路上,“好水川”到底有什么秘诀?

能走出去,靠的是“笨功夫”。位于固原市区的宁夏好水川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藏着独特的“味觉密码”。“区别于市场上的大多数上架卤制肉类零食,我们的生产线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卤制工艺,卤制肉采用纯天然的香料,腌制时间必须达到12至16个小时,才能进入全自动生产线。”企业负责人马亚辉介绍,手工卤制相比流水线卤制,生产周期更长,成本更高,但是味道却无可替代。为了实现肉质的细腻口感和嚼劲之间的微妙平衡,公司选用生长超过400天的土鸡;为了将产品做细、做精,公司与浙江大学、宁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合作,柔性引进高级教授6名,进行企业新品研发,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0%。

好品质从来不愁卖。“虽然比市场产品的定价略高,但我们的产品回购率极高。”马亚辉介绍,企业产品在流通渠道销售占比超过80%,有着大量稳定的零售客户群。“大多数企业不重视流通渠道,认为这是最难开拓、也最难维护的销售渠道,其实不然。一旦渠道打开,凭借产品的品质就会成为最稳定扩展的销售渠道,市场的下沉力度也最大。现在,我们的产品都卖到了农村的小卖部里。”

近两年,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理念的日益看重,“好水川”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食品管理经验,着手创立自己的品牌连锁卤味店。同时,企业还发展客户定制化服务,为知名食品企业研发制作虫草花金汤鸡、辣爆小公鸡等产品,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制作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休闲食品。

罐装甜醅:还未出品已火爆预订

甜醅,“醪糟”的西北兄弟,用莜麦加工而成。发酵后的莜麦,带着浓浓的酒香和甜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没吃过的人觉得丝毫不起眼,只有西北人,一听名字就止不住流口水。冰镇甜醅的酸甜爽口,无人能抵挡。

在西吉县新营乡新营村,这几个月,村民们正在齐心研发这款罐装的传统美食。西吉县西蜂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发酵好的甜醅正进行手工灌装。“室温下只能保存5天左右的甜醅,经过反复试验,现在能存放大概40天。”企业负责人袁明德自豪地说。

就在3个月前,第一批试产的甜醅经快递发到新疆,高温让莜麦过度发酵,打开全是苦味。而今,试验区内一堆堆罐装甜醅每天要根据杀菌的压强、温度、时间等变量进行严格的对照试验,袁明德解释说:“实验就是为了确保生产线批量制造的产品,在不添加防腐剂及其他化学添加剂的同时,和小时候手工做的口感、色泽一模一样。”

为了这份“原汁原味”,村民将传统工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筛选、清洗、浸泡莜麦,蒸煮、晾干,调配酒曲,发酵、灌装、杀菌……尽管工序复杂,“西蜂堂”仍然保留了70%以上的手工工艺。生产线上的工人几乎都是村里制作甜醅的高手,延续着西吉县悠久且独特的甜醅制作历史。

新营乡2.5万亩莜麦、荞麦,成了这口香甜的底气——生产线全线开工后,一年能消化120吨莜麦,年产60万罐甜醅,产值200万元。

罐装甜醅包装上写着“怀念妈妈的味道”。袁明德清晰地知道,这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客商对这款产品的热情也来自于此。他曾带领团队在吴忠、银川等地做过调研,发现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是空白。产品线刚刚铺开,袁明德就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意外收到了很多在外地生活的固原人的订单。“不少来自新疆、北京、福建的老乡给我打电话,要预订甜醅,说我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只要东西好,销售绝对没问题。”

乡愁经济: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四川上学的大学生真的好想念家乡的味道!”“我想吃彭阳果脯、麻花、燕面揉揉,在浙江上学吃不惯外地的饭菜,想要固原特产!”去年冬天,网络上玩起了大学生想吃家乡特产的“梗”,在外求学的固原籍大学生也开始远程“召唤”。很快,固原籍企业纷纷出资,筹集了内有油圈圈、酥馍、麻花、手工辣条和“阿敏”鸡爪的几千份家乡美食礼包分批次发出,既满足了远方游子的胃,也温暖了他们的心。

这样的美食故事,正在固原遍地开花。去年11月,凭借全区“妈妈的家常菜”系列之“妈妈油香”美食大赛出圈的西吉县“妈妈的油香”品牌迅速成长,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额达50余万元。目前,这个最初仅由5个人组成的美食小作坊,已经发展到近20人,其生产的柿面坨、馃馃、小油香、洋芋粉丁等油炸美食广受各地食客欢迎,该品牌也成为西吉县代表性美食品牌之一,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彭阳县栖凤食品有限公司里,年产2000吨蜜饯、果脯、果仁酥、果糕生产加工项目已经投产,让山杏的酸甜成了游子的“随身记忆”。

数据里藏着乡愁的力量:目前固原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85家,总产值57亿元,其中基本涵盖50余家熟肉制品、水果制品、蜂产品、糕点加工、饮料加工、方便食品等休闲食品企业。据固原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固原市邮政快递行业通过寄递渠道发送农特产品126.36万件,带动销售产值6698.15万元,带动快递收入987.95万元。按照20%的占比估算,全市线上休闲食品年产值可达到约2680万元,每年带动快递收入接近400万元,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乡愁的滋味,从来不止于舌尖。近年来,固原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以“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为主的固原仍在持续探索各种发展可能性。当美食与美景碰撞,美食与非遗融合,美食与文化结合时,游客就能留得住感动,带得走乡愁,在浓浓的烟火气中,乡愁经济就会生长出更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栏目推荐

宁ICP备 0500119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8000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1007号

Copyright © 2006 - 2025 www.nxtv.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夏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60158号